小孩子长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。马牙,医学上称为上皮珠,通常出现在婴儿出生后 4 - 6 周左右,表现为口腔上颚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,形似牙齿,但并不是真正的牙齿。它是牙胚发育过程中,部分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、包囊所形成。
马牙和鹅口疮的区别
形成原因 :马牙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,与牙胚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未完全退化吸收有关。而鹅口疮是由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,多因宝宝抵抗力低下、营养不良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通过被霉菌污染的食具、奶头、手等传染造成。
外观表现 :马牙多位于牙龈、上颚中线两侧,呈黄白色、米粒大小的颗粒,一般数量较少。鹅口疮则是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乳凝块样物,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地方,如唇、舌、牙龈及口腔黏膜等处,呈点状或小片状,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,略凸起,边缘不充血。
擦拭特点 :用湿棉签轻轻擦拭,马牙不易被擦掉,而鹅口疮的白色假膜可以被擦掉,但擦除后局部黏膜会出现潮红、粗糙,甚至渗血。
症状表现 :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,不影响宝宝吃奶和乳牙的发育。鹅口疮重时宝宝会有疼痛感,可能出现拒奶、奶量减少、体重增长缓慢,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。
处理方式 :马牙无需特殊处理,数周后会自行脱落。鹅口疮则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,如使用制霉菌素溶液涂擦口腔等。
总之,家长若发现孩子口腔内有异常白点,应及时就医,由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,避免自行处理导致不良后果。